重庆创新建立PPP项目储备库 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基建新动能

PPP 招商项目
所属地区:重庆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1日
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重庆市通过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滚动储备库,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吸引私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首批项目申报工作已启动,涵盖交通、环保、民生等关键领域,标志着重庆市在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上迈出重要步伐。
一、构建动态管理机制提升项目质量
重庆市发改委明确,PPP项目储备库将实施“成熟一批、推进一批”的动态管理原则。入库项目需满足商业模式清晰、收益稳定等核心条件,重点聚焦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12类公共服务领域。通过标准化申报流程和分批审核机制,确保项目前期论证充分,降低投资风险。
二、2600亿元存量项目彰显合作成效
截至2024年,重庆市已落地39个PPP项目,涵盖江津至泸州高速公路、璧山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标杆工程。这些项目通过“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等回报机制,既缓解了财政压力,又为社会资本提供了稳定收益预期。此次储备库的建立,将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进入实施快车道。
三、强化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
重庆市要求申报企业提交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全套技术文件,并单独编制PPP实施方案。相关部门将建立“入库-签约-建设-运营”的全流程监管体系,重点考核项目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杜绝重建设轻运营现象。
四、释放非基本公共服务投资空间
除传统基建领域外,旅游开发、职业教育、健康养老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共服务被纳入优先储备范围。此举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填补公共服务短板,例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等项目已通过PPP模式成功引入专业运营机构。
五、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
重庆市成立由发改、财政、规划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统筹项目筛选与政策配套。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土地、环评等关键问题,力争储备项目转化率达60%以上,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六、优化民营资本参与环境
针对民营企业反映的准入壁垒问题,重庆市明确要求储备项目招标不得设置所有制限制条款。同时建立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优先安排预算支持,增强社会资本投资信心。
随着首批项目申报截止日期的临近,重庆市正加速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未来将通过专题培训、项目推介会等形式,持续提升各方参与能力,打造中西部地区PPP合作示范高地。

重庆产业园区

重庆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重庆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