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推进财税改革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改革 税收政策
所属地区:重庆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在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双重驱动下,重庆近期围绕财税体制改革推出系列举措,旨在通过制度创新强化财政保障功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相关部署聚焦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与区域协调发展,重点破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构建分级财政激励体系
重庆启动市以下财政体制调整,建立差异化分配机制,对经济发展质量较高的区域加大奖励力度,对后进地区实施精准帮扶。通过动态调整转移支付系数,激发区县培育特色产业、提升税收质量的主动性。在两江新区试点基础上,将土地出让收入、环保税等纳入共享范围,形成经济增长与财政增收良性循环。
二、优化专项资金使用效能
改革方案明确压减工业补贴类专项资金30%,转为增加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一般性转移支付。对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行“拨改投”模式,将部分无偿补助转为股权投资。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红黄蓝”预警机制,对连续两年效益不达标的项目强制退出。
三、强化预算全流程监管
全市推行“零基预算”编制法,打破部门支出基数固化现象。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将政府性债务率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针对保税区、高新区等特殊功能区,实施“双监控”系统,动态跟踪税收返还与专项债资金使用情况。
四、深化“营改增”配套措施
在全面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即征即退”升级版。试点物流仓储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征收,降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企业运营成本。建立重点企业涉税诉求直报通道,确保税费优惠精准直达市场主体。
五、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在渝西地区试点“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合作机制,采用PPP模式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将部分社区养老、托育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通过竞争性评审确定承接主体。建立民生支出增长挂钩机制,确保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完善收入分配调节制度
市级财政设立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池,重点支持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发展。提高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标准,建立与物价涨幅联动的动态调整机制。在城乡融合示范区开展“三变”改革试点,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向农民倾斜。
此次改革突出制度供给与政策协同,通过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评价”闭环体系,推动财政资源向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等领域集聚。相关举措已纳入全市深化改革重点项目清单,预计年内形成20项以上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成果。

重庆产业园区

重庆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重庆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