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保税区聚力开放新高地建设 加速培育外贸新动能

外贸进出口
所属地区:重庆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0日
在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重庆以保税区为核心载体,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拓展贸易业态、优化口岸联动等举措,持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近期召开的全市保税区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聚焦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和服务贸易创新,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为构建内陆开放高地注入新动力。
一、保税区成为开放型经济关键引擎
近年来,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通过政策创新与功能升级,带动重庆加工贸易规模年均增长超15%,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形成“整机+配套”产业集群。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出口额占全市比重逐年提升,成为稳定外贸基本盘的重要支撑。
二、四大路径深化开放平台建设
1. 完善基础设施能级。重点推进保税区围网标准化建设,强化监管设施智能化改造,确保封关区域符合国际通关便利化要求。同步优化仓储物流配套,吸引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布局区域性分拨中心。
2. 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链主企业+配套企业”集群招商模式,目前已引进多家全球电子制造百强企业设立生产基地。
3. 创新“1+10”功能体系。在保税物流基础上叠加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等增值服务,试点“保税+服务贸易”新模式,培育转口贸易枢纽功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单月订单量突破百万级。
4. 强化多式联运枢纽功能。依托渝新欧通道优势,开通铁路保税专列与水运口岸联动线路,构建“欧洲-重庆-东南亚”跨境物流网络,国际中转货物占比提升至30%。
三、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
重庆率先试行“区港联动”监管模式,实现保税货物口岸直提时效压缩50%。通过赋予综合保税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帮助企业降低内销成本超20%。此外,首创“四自一简”海关监管制度,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
四、开放生态持续优化升级
万州、南彭等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差异化定位,分别辐射三峡库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航空口岸获批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铁路口岸建成整车进口常态化通道,形成与保税功能互补的口岸矩阵。
当前,重庆正加速推动保税区向“贸易+产业+服务”复合型平台转型,通过政策集成与功能叠加,力争未来三年培育五个千亿级国际贸易产业集群,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重庆产业园区

重庆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重庆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