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政协委员建言报废汽车回收改革:以制度创新激活循环经济新动能

循环经济产业 汽车产业 深化改革
所属地区:重庆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7日
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建设的背景下,重庆市政协委员提出加快报废汽车回收制度改革的提案,强调通过优化政策引导与市场化手段相结合,破解当前回收体系滞后难题,为城市招商引资引入环保产业资源提供制度保障。提案指出,完善报废汽车全链条管理,不仅能缓解道路资源紧张和安全隐患,还将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升级。
一、报废汽车回收滞后制约城市发展
当前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但报废回收率不足三成,大量应报废车辆通过非法渠道流入二手市场或无资质企业拆解。部分超期服役车辆成为“僵尸车”,占用公共空间且污染环境。行业数据显示,非法拆解导致的废油、废电池污染事件近年增长显著,凸显监管盲区。
二、双重机制推动规范化回收
提案建议推行“强制报废+激励报废”双轨制:对达到强制标准的车辆严格注销登记,同时通过税收减免、置换补贴等政策,鼓励车主主动报废。参考部分地区试点经验,对新能源车电池回收给予额外奖励,可提升车主积极性。此外,简化报废手续、增设便民服务网点被列为改革重点。
三、强化全流程监管与执法
交管部门需建立动态监测平台,通过车牌识别等技术手段追踪待报废车辆。针对违规上路、非法弃置等行为,建议将处罚标准提高至现行法规上限,并纳入信用记录。对于“黑作坊”聚集区域,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从源头遏制非法拆解产业链。
四、市场化手段提升回收效能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报废车辆残值定价,避免传统回收企业压价损害车主权益。支持合规企业扩建拆解基地,鼓励车企建立逆向回收网络。在两江新区等产业园区试点“回收—再制造—销售”一体化模式,形成区域循环经济示范效应。
五、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修订现行管理办法需明确生态环境、交通、商务等多部门协作职责,将回收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探索“互联网+回收”新模式,开发线上预约、上门拖车等数字化服务。通过制度创新,预计可带动再生金属、零部件再制造等产业链年产值增长超百亿元。
该提案已转入相关部门研究办理,其核心思路与国家《“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相契合。重庆市作为汽车制造重镇,率先完善报废回收体系,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治理压力,还将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制度经验。

重庆产业园区

重庆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重庆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