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工业园就业平台实现七千劳动者本地就业

制造业
所属地区:重庆-潼南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8日
潼南区近年来通过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扩容产业基础,同步打造智能化就业服务平台,将岗位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精准衔接。目前,园区累计促成超七千名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有效激活区域人力资源配置效能。
一、产业扩容筑牢就业根基
潼南工业园区作为重庆市级特色产业园,聚焦智能终端及高端制造领域,在政策引领下引进多家大型电子企业入驻。2024年数据显示,园区已建成76条智能生产线,创造就业岗位1.8万个,其中手机组装、精密配件等劳动密集型岗位占比达65%,形成就业"蓄水池"。园区通过产业链延伸设立二级配套企业集群,新增仓储物流、质检包装等多样化岗位类型,提升岗位包容性和适配度。
二、数字平台贯通供需双端
园区开发就业服务数字化系统,构建"一库四端"运行机制:整合人社部门劳动力数据库,联通企业招聘端、社区服务端、移动应用端及乡镇信息站。系统实现劳动力技能标签化分类,自动推送适配岗位信息,服务覆盖辖区所有行政村。2024年通过线上平台达成就业匹配3200例,其中残障人士、大龄劳动者等特殊群体匹配成功率较传统渠道提升40%。
三、政企协同破解技能断层
针对返乡务工人员技能转型需求,园区管委会联合重点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设立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参照生产线实景配置教学设备,开设电路焊接、设备调试等速成课程。培训实施"三免一补"政策,参训者通过考核即可签约入职。统计显示,经定向培训人员产能达标周期缩短至常规招聘人员的70%,员工稳定性提高约30%。
四、服务网络延伸基层末梢
创新建立"就业服务官"制度,从村干部中遴选培训147名专职人员,负责就业政策宣讲和需求收集。采取"季度巡访+重点回访"机制,2024年在村社开展微型招聘会86场,提供"岗位体验日"服务。配套推出交通补贴、子女就学帮扶等12项稳岗措施,返乡就业人员参保率达98%。
五、区域联动优化资源配置
潼南区政府与沿海劳务输出地建立劳动力转移协作机制,共享在粤务工人员就业动态。在深圳、东莞等地设立返乡服务驿站,提供岗位预匹配和回乡政策咨询。随着智能制造产业带西移,园区企业薪资水平已达沿海同岗位的85%,而区域生活成本仅为沿海城市均值的50%,薪资竞争力显著提升。
潼南模式验证了产业梯度转移与劳动力回流的内在协同性。通过构建"产业牵引-数字赋能-服务托底"的三维体系,区域发展有效突破要素外流瓶颈。该模式已入选省级就业创新典型案例,为类似区域的产城融合发展提供实践范本。

重庆潼南区产业园区

重庆潼南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重庆潼南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