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全市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制造业
固定资产投资
所属地区:重庆-潼南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7日
今年以来,潼南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强劲增长态势,1-10月累计完成投资151.3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7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二。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潼南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密不可分,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工业投资增速凸显发展活力
潼南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著高于全市水平,反映出区域工业经济的强劲韧性和增长潜力。通过梳理数据发现,潼南区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投资占比超过六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重大项目带动下,全区工业投资连续多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二、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为实际投资
潼南区通过精准招商推动项目落地见效,今年以来签约的多个重点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其中,智能终端产业园、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的快速推进,直接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相关部门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强化要素保障等措施,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形成“签约—落地—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重点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分析投资结构可见,潼南区工业投资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电子信息产业,围绕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方向形成完整产业链;二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等产品;三是新材料产业,聚焦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生产。这些领域的集群化发展,不仅提升了投资质量,也为后续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四、政策协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潼南区通过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从土地供应、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特别是对技术改造、智能化升级项目给予最高比例的奖励,有效激发了企业投资意愿。统计显示,前10个月民营企业投资占比达78%,成为绝对主力。相关部门还建立重点项目专班机制,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类问题。
五、基础设施配套持续完善
为支撑工业投资快速增长,潼南区同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完善物流配送网络、升级电力设施等工程陆续完工,显著提升了产业承载能力。特别是临港经济区的配套升级,吸引了多家外向型企业入驻,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
六、科技创新赋能投资提质增效
潼南区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投资深度融合,推动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目前已建成多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企业将投资重点转向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数据显示,前10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45%,明显高于工业投资整体增速。
七、区域协同发展拓宽投资空间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潼南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与周边区域建立联动发展机制。通过共建产业合作园区等方式,吸引了来自多个省市的投资项目落地。这种区域协作模式,不仅扩大了投资来源,也促进了产业链跨区域整合。
八、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投资全过程
在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潼南区严格执行环保准入标准。所有新引进项目均需通过环境影响评价,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行一票否决。统计表明,前10个月节能环保领域投资同比增长52%,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
九、服务质量提升优化投资环境
潼南区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将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三分之一。建立的企业服务直通车机制,实现问题“当日受理、三日办结”,获得投资者普遍认可。这种高效的服务模式,成为吸引投资的重要软实力。
十、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一批在建项目陆续投产,潼南区工业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下一步,当地将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通过持续完善产业生态,潼南区正朝着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区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