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以四大抓手推动省际边贸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所属地区:重庆-潼南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潼南区在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建设中,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与实施四大关键举措,有效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现代流通网络,形成辐射川渝的商贸新格局。以下为具体实践路径:
一、市场主体培育构建商贸核心载体
潼南区将商圈建设作为区域商贸能级提升的突破口,滨江商圈通过20亿元投资实现全业态运营,涵盖高端零售、餐饮娱乐等复合功能;江北新城商圈一期30亿元项目进入竣工倒计时,预计年内开业后将形成智慧商业综合体。同步建成五大专业化市场集群,其中汽车贸易城引入品牌4S店30余家,灯饰建材市场承接成渝产业转移项目12个,年交易规模突破50亿元。通过梯度培育限上企业,目前全区商贸主体总量达1.2万户,较建设初期增长40%。
二、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新动能
依托"菜花节""柠檬节"等十大特色节会IP,潼南区构建"农业观光+文化体验+商贸展销"三位一体模式。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8.3亿元,特色民宿入住率达85%。创新推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通过灯光秀、非遗展演等业态延长消费时段,夜间消费占比提升至全日营收的35%。
三、数字商务赋能产业升级
电子商务产业园集聚跨境电商企业17家,孵化园培育出3个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农特产品电商品牌。"潼南特产馆"线上平台整合柠檬、蔬菜等地理标志产品56类,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实现农产品上行增速连续三年保持25%以上。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217个,覆盖全部镇街,农村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30%。
四、立体交通网强化物流枢纽功能
合潼安高速通车后,潼南至重庆主城车程缩短至50分钟。铁路货运站年吞吐量达200万吨,涪江航道整治后实现300吨级船舶通航,形成"高速公路+铁路港+水运码头"多式联运体系。配套建设的智慧物流园区引入冷链仓储企业8家,生鲜产品物流成本降低22%。目前全区物流配送半径已覆盖川渝16个区县,日均发货量突破1.5万单。
潼南区通过系统化推进四大领域建设,已初步形成"买周边、卖全国"的省际贸易枢纽功能,相关经验入选省级商贸流通创新案例。下一步将重点打造面向成渝的进口商品集散中心,进一步强化区域辐射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