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村产权改革深化 多元抵押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农业 深化改革
所属地区:重庆-开州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0日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重庆市通过创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截至2015年年初,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规模突破685亿元,实现涉农区县全覆盖,成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典型案例。这一模式不仅拓宽了农民融资渠道,更通过风险共担机制保障权益,为招商引资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
一、改革背景与政策框架
2010年,重庆市被列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率先探索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林权作为融资担保标的。2014年政策进一步升级,将抵押物范围扩展至农机具、小型水利设施、集体资产股份等12类产权,形成“三权+”抵押体系。政策设计上,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不得设置歧视性条款,同时建立区县两级风险补偿基金,财政资金按比例分担违约损失,降低银行放贷风险。
二、实施成效与区域特色
在渝东北三峡库区,柑橘种植户通过果园经营权抵押获得低息贷款,推动晚熟柑橘产业链升级;渝东南武陵山区依托林权抵押发展林下经济,带动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至50万亩。主城近郊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则促进了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数据显示,此类融资中约70%流向特色种养业,20%用于农产品加工,剩余10%支持农村基础设施改造。
三、风险防控与配套机制
重庆市构建了“评估—登记—处置”全流程风控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抵押物估值,建立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设立专门法庭处理纠纷。铜梁区试点“保险+抵押”模式,由保险公司对抵押物承保,进一步分散风险。截至2015年,全市风险补偿基金规模达28亿元,累计代偿金额仅占融资总额的1.2%,远低于同期涉农贷款不良率。
四、经验启示与未来方向
该实践表明,农村产权改革需突破三方面瓶颈:一是完善产权确权登记制度,目前全市已颁发承包地经营权证超过500万本;二是培育专业化评估机构,解决抵押物定价难题;三是建立多层次产权交易市场。下一步,重庆市计划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并探索承包地经营权证券化路径,进一步盘活农村沉睡资产。

重庆开州区产业园区

重庆开州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重庆开州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