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突围密码
智能装备产业
制造业
所属地区:重庆-开州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在重庆两江新区招商引资政策推动下,当地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出多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品。其中核电站核心部件等"重庆造"重大装备已进入国际市场,成为观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
一、核心技术突破填补行业空白
近期通过国家级鉴定的核电机组专用泵类产品,攻克了第三代核电技术中高精度流体控制难题。该产品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指标超越国际同类设备,使我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参与评审的专家指出,这类核心设备的自主化保障了能源安全,相关技术可延伸应用于航天、军工等领域。
二、人才保留机制破解创新瓶颈
某科研团队负责人曾因外部高薪邀约萌生去意,企业管理层通过专项调研发现,创新活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评价体系滞后。此后企业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分红制度,设立技术专家晋升双通道,核心人才流失率下降超六成。目前该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达35%,形成老中青梯次衔接的创新队伍。
三、产业链协同提升创新效率
重庆机电装备制造企业联合高校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将基础研究周期缩短40%。在特种材料研发中,通过数字化仿真平台提前验证设计方案,减少试制次数。这种"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已成功孵化出深海钻井平台液压系统等20余项首台套装备。
四、国际化布局拓展市场空间
依托"一带一路"合作项目,重庆制造的压缩机组等产品已进入中东、东南亚市场。企业建立海外技术服务中心,提供全生命周期运维支持。2023年数据显示,该企业高端装备出口额同比增长150%,国际订单占比提升至28%。
五、智能转型构筑新竞争优势
投入运行的智能工厂实现关键工序数控化率95%,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远程诊断设备故障。在最新建设的数字化研发中心,新产品开发效率提升50%,能源消耗降低30%。这种智能制造模式正在重庆装备制造业形成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