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创新"三驱联动"机制激活乡村共富新动能

农业
所属地区:重庆-渝北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庆市渝北区通过精准施策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构建起政策扶持、资本活水、产业联动的农村共富体系。上半年数据显示,当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达两位数,三项创新机制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抓手。
一、动态帮扶机制筑牢防返贫底线
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渝北区建立智能化识别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动态筛选占农业人口1%的帮扶对象。区别于传统救济模式,该区将2000元/人的扶持资金转化为生产性项目投资,重点发展特色种植、庭院经济等"短平快"产业。玉峰山镇试点案例显示,78户受助家庭通过种植高附加值中药材,户均增收达1200元,资金使用效率提升40%。
二、"拨改投"改革重构利益分配链
财政资金使用方式迎来根本性变革,渝北区将农业补贴转化为农民持股资本。在统景镇柑橘产业园,财政补助资金按比例转化为132户农民的集体股权,与经营主体形成"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机制。2023年首批21个试点项目实现分红,大盛镇青龙村村民通过肉兔养殖项目,获得相当于原始投资额15%的收益。新启动的30个项目重点覆盖智慧农业领域,预计带动参与农民年增收2000万元以上。
三、金融活水破解发展资金瓶颈
设立规模5000万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渝北区建立"政银担"协同机制。通过风险共担模式,当地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其中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贷款占比提升至65%。茨竹镇农户凭借该政策获得无抵押贷款,发展高山蔬菜冷链仓储,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2%以下。
四、产业融合培育持续增收能力
在三大政策支撑基础上,渝北区同步推进三产融合示范带建设。木耳镇依托近郊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建成10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创造就业岗位1200余个。兴隆镇智慧农业产业园引入物联网技术,使参与项目的农民同时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和技术分红三重收益。
这套组合拳的实施效果已在经济指标中得到验证。除居民收入显著提升外,渝北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均收入突破50万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至58%,形成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当前,该模式已在重庆多个涉农区县进行推广示范,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重庆渝北区产业园区

重庆渝北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重庆渝北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