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重庆-江北区-寸滩街道

    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于2008年1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由水港功能区和空港功能区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海关特殊监管区8.37平方公里。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我国首个内陆型保税港区;首个空港加水港双功能区的保税港区;与主城区距离最近的一个保税港区。水港功能区位于江北寸滩,规划面积2.43平方公里,紧邻长江上游最大的外贸集装箱枢纽港—寸滩港,致力于发展国际口岸、保税仓储、物流和商品展示交易等功能。空港功能区位于渝北两路,规划面积5.94平方公里,无缝对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点打造保税加工,航空物流、商品展示、国际贸易等产业集群。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 “努力打造内陆政策最优、功能最全、开放程度最高的开放门户”重要指示,在开发建设、管理创新、政策争取和招商引资等方面深入研究并积极推进,力争在五年内建成“一区两基地”(即长江中上游地区重要的保税物流基地、加工贸易基地和服务贸易集聚区):争取到2017年,保税港区累计投资500亿元;8.37 km2围网区域全面繁荣,加工贸易、保税物流、商品展示等核心功能充分发挥;产城融合的30km2配套区域初步成型,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重点产业介绍加工贸易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已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涵盖精密加工产业在内的保税加工产业集群,着力引进笔电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助推笔电企业达产上量和产业垂直整合一体化,实现“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内陆加工贸易模式。发展出口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对生物医药、环保节能、精密仪器、钟表珠宝、光机电一体化等高端产业的招商力度,引进国际知名钻石检测机构,带动钻石切磨企业聚集,以附加值高,时空敏感度强的精密加工集群完善和提升临空产业链。现代物流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汇集了中国内河航运最大港口和西部地区航空枢纽,依托高速公路网和“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形成了保税港、水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五港交汇”网络,实现了水、空、铁、公等多式联运,正着力构建国际物流立体枢纽。水港进口肉类和进口水果指定口岸已正式运营,空港2平方公里的国际商贸物流园区已初见成效,澳大利亚嘉民现代商贸物流园建成运营,美国安博、新加坡普洛斯、丰树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服务贸易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围绕贸易多元化试点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形成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商、转口贸易、专业市场、融资租赁等多种贸易业态。建立西部进出口商品集散网络,以此为依托聚集商贸企业形成国际贸易产业集群。重庆市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建成酒类、汽车、机械、生物医药、健康产品、化妆产品、日用消费品等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的专业市场,打造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国际商品采购分拨配送、金融服务、贸易便利化等四大平台,形成贸易产业链集聚、模式和功能配套、产业和服务融合的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进口贸易中心。引进跨国零售、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建设面向全球、辐射周边的国际贸易物流集散基地。

  • 重庆市石柱工业园区临港工业园

    重庆-石柱县

    重庆市石柱工业园区临港工业园位于石柱县西沱镇,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建材、船舶制造和港口物流业。

  • 重庆市石柱工业园区三峡移民生态工业园

    重庆-石柱县-西沱镇

    重庆市石柱工业园区三峡移民生态工业园位于石柱县西沱镇,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建材、船舶制造和港口物流业。

  • 重庆市武隆工业园区

    重庆-武隆区

    重庆市武隆工业园区是2003年3月经市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由国家发改委核准(2006年第16号公告)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00公顷,其中已启动200公顷。重庆市武隆工业园区3个功能园组成:铝产业及机械加工园、金属制品制造及食品制造工业园、建材及轻纺工业园。铝产业及机械加工园紧贴319国道,距县城24公里,距乌江码头2公里,距渝怀铁路武隆货运站25公里,距渝湘高速公路匝道0.5公里,距重庆106公里。发展定位:重庆市武隆工业园区将建设成工业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地、全县工业企业发展的集群地和全县工业经济的主增长极。到2011年,建成启动区,产值达50亿元;到2016年,建成1000公顷,产值达230亿元。

  • 重庆忠县石宝工业园

    重庆-忠县

    重庆忠县石宝工业园位于石宝镇太平村1、2、6、7、8社和忠诚村1、2、3、4社等2个村,辖9个社。园区总建设用地面积3.1平方公里,规划区现有人口711户、2789人,农房建筑面积19.03万平方米。重庆忠县石宝工业园规划园区西南邻石宝镇镇区,东南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北边紧邻忠诚村5、6社。县道石武路自西向东穿越园区西北部,规划的沿江高速公路将穿越规划区东北部,水域交通亦十分便利。区域用地海拔高程在175米至250米之间,高差28米左右,地势比较平坦,地质结构稳定,无滑坡、溶洞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规划园区水源充足,用电、用气有保障,石宝场镇水、电、气管线已经接至规划区内。重庆忠县石宝工业园周边的岩盐矿是忠县的一大矿产资源优势,石宝镇岩盐矿区位于长江流域的北岸,储量丰富,埋置浅、品位高,利于开发,加之盐化工行业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原忠县盐厂有开发生产的较好基础,开发建设该项目必将产生良好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将是带动忠县工业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并促进忠县工业快速发展,对破解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和解决移民就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1、产业布局重庆忠县石宝工业园主要发展盐气化工项目。2、市政公用设施重庆忠县石宝工业园内市政道路20公里,1万吨自来水厂1座,给水管网18公里;污水处理设置污水管网,接入石宝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水管18公里,雨水排水管18公里;10KV电力架空线16公里,开关站1座;通讯线18公里,配气站1座,高压输气管5公里,中低压输气管18公里。

  •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重庆-沙坪坝区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位于重庆自贸试验区西永片区,园区在沙坪坝西部,面积22.81k㎡,主要突出陆路国际运输枢纽和商务聚集区优势,依托中欧班列(重庆)、“陆海新通道”、环线铁路和高铁枢纽、铁路开放口岸,连接“一带一路”,探索“产业链+物流链”的内陆加工贸易发展新模式,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智能装备等制造业及总部贸易、转口贸易、综合性批发零售、电子商务、仓储分拨等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和陆路国际运输枢纽。作为西永片区的核心,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有7.84平方公里被纳入范围,成为唯一具备陆上通道的自贸区域。一、园区概况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规划面积35.5k㎡,于2007年9月经第40次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设立,是依托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兴隆场特大型铁路编组站两大国际级铁路设施设立的内陆保税物流园区,是著名国际联运大通道中欧班列(重庆)和“陆海新通道”的起点。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独占重庆铁路口岸(复合木材、药品、肉类功能)、整车进口口岸、重庆生物制品口岸和首次药品进口口岸和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多个开放型设施,是国家发改委批复重庆设立的“三基地三港区”物流总体规划中的铁路物流基地、重庆“三个三合一”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二、整体定位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承担了重庆自贸区探索陆上贸易规则,以及探索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核心任务。园区将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结合、功能培育与制度创新结合,以中欧班列(重庆-中亚-欧洲)和“陆海新通道”(重庆-广西-东南亚-世界各大港口)两大经济动脉,构成“一带一路”规划闭环;同时,通过“渝甬”“渝沪”,连接长江经济带,并形成航空半径经济圈。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将创新与沿线国家国际贸易合作,推动商流、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力争经过三至五年的改革探索,成为中国内陆首屈一指的“一枢纽三中心”,即“国际铁路多式联运枢纽,铁路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物流供应链金融中心”。

  • 重庆蒲吕工业园

    重庆-铜梁区

    重庆蒲吕工业园位于渝遂高速公路蒲吕互通口处,距重庆主城41公里、二环高速20公里、土主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25公里、西永电子园29公里,距成都200公里,是重庆连接四川和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重庆蒲吕工业园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重点引进发展笔记本电脑配套、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家电、应用电子等电子信息产业,汽摩零部件装备制造等机械加工制造业。重庆蒲吕工业园以“崛起一个园区,托起一座新城,富裕一方百姓”为己任;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秀的服务、最完善的配套,诚邀海内外企业共谋发展。重庆蒲吕工业园距重庆主城约40km,半小时车程;距离成都约250km;距2010年纳入重庆车辆年票制外环高速公路20km在重庆三环高速公路之内;距未来西部最大的火车物流中心——土主物流中心仅为25km,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长江九龙港集装箱码头和寸滩集装箱码头均为60公里,是全重庆市距主城区最近的园区之一。道路:重庆蒲吕工业园主干道等骨干道路已形成,给排水、电、气、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可满足入园企业建设生产需要。电力:重庆蒲吕工业园现有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一座、35KV变电站一座,电网已纳入重庆大电网,电价按重庆统一电价收取。天然气:重庆蒲吕工业园能满足入园企业生产生活需要。供水:重庆蒲吕工业园供水系统与铜梁城市自来水管网联网,能满足入园企业用水需要。

  • 重庆潼南工业园

    重庆-潼南区

    重庆潼南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以涪江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南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业机械加工为主,现入驻企业主要有重庆开鑫电子、红旗钢圈、帝安农业、天味食品等公司;北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精细化工为主,现入驻企业主要有民丰农化、万利来化工等公司。一、区位优势重庆潼南工业园地处重庆主城区、合川、成都三大城市的交合部,是“1小时经济圈”内新兴工业城市。渝遂快速铁路和渝遂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涪江河富金坝航电枢纽工程可供5000吨危险品专用。集水、陆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网络,使园区企业产品能便捷通达全国各地。二、资源优势重庆潼南工业园所处的潼南区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粮经农作物种类繁多,无公害蔬菜基地已大规模建成,尚有西部绿色菜都之美誉;天然气资源丰富,以潼南为中心的川中油田天然气储量达300亿立方米,现已布并60余口,年开采量3.7亿立方米;水电资源充沛,藏量14万千瓦,可开发12万多千瓦,自建电站7座,装机3.28万千瓦,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重庆潼南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科学管理县委县政府领导重庆潼南工业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学管理。重庆潼南工业园管委会内设综合科、规划科、征地拆迁科、资本运营科、安全保卫科、招商引资科。内部职能完善,分工管理科学。坚持“服务企业要诚,工作效率要高”的要求,对投资者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高效作风。园区注重队伍建设,注重打造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兵强队。四、公路遂渝高速公路穿重庆潼南工业园而过,距重庆93公里,距成都190公里,距长江九龙港集装箱码头和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100公里,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110公里,国道319线、省道205线横贯东西,王兴公路、中塘公路出境公路纵贯南北,县道乡道四通八达。五、铁路遂渝快速铁路横贯重庆潼南工业园县境,有年吞吐34万吨的铁路货站和年吞18万吨的化危品专线,有至上海、广东、深圳的客、货运列车,贯通了西南与华东、华南物资进出“大通道”。六、水运500吨级的船舶可从重庆潼南工业园附近的潼南港直达重庆朝天门码头。七、基础设施重庆潼南工业园有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12万吨。重庆潼南工业园电力供应充足,为国家电网供电,县内有自建水电站7座,装机3.3万瓩,年发电量2亿瓩时,与国家电网联网;有110千伏安变电站3座、220千伏输变电站1座、35千伏安变电站8座。电力供应充足,是全国首批电气化县。重庆潼南工业园有气井83口,年开采量3.7亿立方米。有日输送气30万立方米专用管道2条,有日输送气40万立方米专用管道1条,配送气站2座。能充分满足全县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气的需要​

  • 重庆万州盐气化工业园区

    重庆-万州区

    重庆万州盐气化工业园区是重庆市规划发展的三大化工基地之一,位于三峡库区中心地带,紧临长江深水港区,连结渝宜高速公路和万宜、达万铁路,距万州五桥机场5公里。重庆万州盐气化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开发5平方公里。已探明岩盐储量2800亿吨,天然气储量2000亿立方米。充分利用三峡库区丰富的岩盐、天然气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以重庆宜化化学公司为龙头发展盐化工、以红太阳农用生物化工为龙头发展天然气化工和以大全多晶硅项目为龙头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重庆万州盐气化工业园区开发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实施资源开发、投资项目、公用工程、生态环保、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

  • 重庆市井口工业园

    重庆-沙坪坝区-井口街道

    重庆市井口工业园是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街道,总用地规模为382.34公顷,规划总面积6.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重庆市井口工业园位于重庆主城区西北入口处,介于沙坪坝区与北碚区之间,紧临212国道。园区北以井口镇为界,东南以嘉陵江为界,东以地质仪表厂为界‌。‌交通情况‌:重庆市井口工业园所在地交通发达,212国道纵贯全境,滨江路沿江自沙坪坝至井口二塘。此外,渝怀铁路、襄渝铁路、渝遂铁路过境园区北部并设有客货运站,重庆中环线、二环线、轨道交通线路相互衔接。园区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仅40分钟车程,市中心16公里‌。‌园区定位‌:重庆市井口工业园将建设成为以工业现代化为基础,管理现代化为支撑,城市现代化为标志,以发展机械、电子信息等为主的科技产业园区。它也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于2002年12月批准设立的首批特色园区之一,特色为机电一体化,是重庆市最大的电器制造基地‌。‌配套设施与优惠政策‌:重庆市井口工业园政策环境宽松,办事简便,服务优质,是企业家投资创业发展的首选之地。此外,园区还规划有配套设施,以满足入驻企业的各种需求‌。重庆市井口工业园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定位明确且配套设施完善的工业园区,是企业家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 重庆市潼南工业园区

    重庆-潼南区

    重庆市潼南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25.3平方公里,按“一园三区”规划打造。南区依托渝遂高速路潼南互通口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以发展机械电子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北区依托火车站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以发展精细化工为主。田家片区依托渝遂高速路田家互通口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依托电镀小区发展笔电配套产业为主。重庆市潼南工业园区自2008年开始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投资80余亿元,南区和北区在没有一分钱、一寸地的情况下,采取“三资”并举(对上争取投资、招商引资、有效融资)和滚动发展等方式,超常规快速推进。现目前,重庆市潼南工业园区建成区和在建区面积近6平方公里,道路及水电气讯综合管网配套基本完善,修建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政府性投资32万平方米)。已有江苏华夏集团、东莞龙光电子集团、广东时代灯饰、武汉天味食品、松平电子、中航实业等95家企业入驻,协议投资约175亿元,其中投资超过10亿元的项目8个(百成实业、华机集团、华夏集团、中航实业、西南国际灯具、健能食品等);民丰化工、维尔美纸业等32家企业建成投产,西南国际灯具二期、龙光电子等31家企业正在加紧建设,百成实业、华信慧通等32家企业正开展项目建设前期场平工作。田家园区已完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即将正式启动建设。

  • 重庆市荣昌工业园区

    重庆-荣昌区

    重庆市荣昌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首批特色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已建成3.5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100余家,是荣昌工业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园区基础基础建设总投资9亿元,一期投资4亿元,已实现了水、电、气、路、排污“七通一平”,架设有供水、供民、供气专线,具日供水5万吨、日供气30万方能力,有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及供电重庆市荣昌工业园区按照“合理布局产业,聚集产业集群”的原则,重点完善“一区三园”工业体系。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亿元,建成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板桥工业6平方公里,杜家坝工业园1平方公里,广顺工业园1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3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重庆市荣昌工业园区板桥工业园位于重庆市西大门-----荣昌城区内,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已建成3平方公里,将规划拓展3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械加工,生物医药(兽药)、饲料、食品加工、照明灯饰等产业。位于重庆市荣昌工业园区板桥工业园内的中国西部灯饰工业园,紧邻成渝高速路出入口,距荣昌火车站3公里,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总投资60亿元。园区已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照明灯饰生产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生产户外景观灯、市政用灯、节能光源、汽车照明、LED、商业照明、室内装饰用灯的企业。目前,重庆市荣昌工业园区内已有重庆海特照明电工有限公司、重庆大西部照明有限公司、源鑫电器(香港)有限公司、重庆金龙玻璃制 有限公司等照明灯饰生产及配套企业20入驻。

  • 万州国家农业公园

    重庆-万州区

    万州国家农业公园是重庆市创建的首个国家农业公园,是万州乡村振兴的先行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农旅融合的创新区、美丽乡村的样板区。万州国家农业公园为推进国家农业公园建设,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专门办公室,组建了为园区建设服务的重庆三峡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范围:万州国家农业公园涵盖万州西南地区七镇(高峰镇、甘宁镇、郭村镇、龙沙镇、瀼渡镇、武陵镇、响水镇等7个镇)、46个行政村、228平方公里,通过G348国道、郭武路、沿江道路串联该公园。总体定位:万州国家农业公园将打造成中国山地农业之窗,成为现代农业示范标杆、长江黄金旅游带新的增长极、三峡库区美好家园;万州国家农业公园的总体布局是“U型联通、两核驱动、多廊链接、五极六区”。万州国家农业公园根据区域特征设置橙香甘远、黄柠初上、绿野仙踪、青陵果硕、蓝若河溪、红桔渔火等六大主题功能片区,分别承担旅游综合服务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牧野乡渔观光区、古韵果香体验区、湿地民俗度假区、滨江美食休闲区的功能。最终形成“U型联通、两核驱动、多廊链接、五极六区”的布局结构。万州国家农业公园甘宁核心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总定位为国家农业公园山地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农业公园启动区与引领区,公园形象展示窗口与门户。功能结构为“一心、两轴、三廊、四区”。一心:即依托农耕及民俗文化展示园、长江鱼类大观园、三峡柑橘博览园、同鑫现代农业科技园、旅游服务中心以及特色滨河景观等设施形成的综合服务中心;两轴:即为依托国道G348打造的风景交通轴和依托瀼渡河打造的生态景观轴;三廊:即为结合特色及资源打造的三条景观视廊;四区:即水果原乡风情区、生态度假休闲区、齐芳异木观赏区、林业农创展示区。万州国家农业公园武陵核心区面积约23平方公里。总定位为国家农业公园历史核心区和农旅融合重点区。功能结构为“一心、两带、五片”。一心:即武陵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两带:即滨江特色十里长廊带和农业发展带;五片:即静修养生片区、滨江娱乐片区、农业体验片区、乡野运动片区和湿地休闲片区。万州国家农业公园投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建设年限:2016年-2020年为近期规划;2021年-2030年为远期规划。拟通过培育“农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可示范、可复制、可引领的“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近年来,万州国家农业公园已完成农业公园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及甘宁、武陵核心区总体规划。按照边规划边建设的原则,落实完善规划编制,完成了巴国部落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甘宁核心区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设计、万州国家农业公园甘宁核心区科研服务中心片区详细规划、万州区甘宁镇全市乡村振兴重点镇实施方案设计、甘宁核心区游客服务中心、水产研究所科研基地迁建建设方案设计等。国家农业公园框架基本形成。万州国家农业公园以交通为重点的公共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两纵六横”骨干交通路网逐渐成型,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何其芳故居建成投入使用;以玫瑰香橙为主导,绿色蔬菜、花卉苗木、名优水产为特色的“1+3”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各类特色产业园150多个。玫瑰香橙近8万亩,蔬菜3.5万亩,花卉、名优水产各1万亩;以有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的多元化经营主体健康成长,建成200多个生猪养殖单元;以万州大瀑布为龙头的乡村旅游蓬勃兴起,目前有1个4A、3个3A级景区,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达50余处。万州国家农业公园已成万州乡村旅游的富集地,市民休闲旅游的目的地和推动建设发展的新引擎;同时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玫瑰香橙科技园”、中国特色农产品万州玫瑰香橙优势区、市级乡村振兴综合实验示范区。

  • 重庆涪陵白涛园区

    重庆-涪陵区

    重庆涪陵白涛园区原名重庆白涛化工园区成立于2007年12月,是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聚酰胺与聚氨酯示范基地。被正式收录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中。园区总规划面积9.62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约6平方公里,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用地约2平方公里。重庆涪陵白涛园区距重庆江北机场100公里,距涪陵城区20公里,背靠亚洲最大的页岩气产地涪陵焦石页岩气田,毗邻长乌江黄金水道,能源保障充足,物流运输便捷。园区核心区域距乌江5公里以上,被小山丘自然隔断,拥有天然的安全屏障,环保容量大,是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的理想之地。能源保障:①水:重庆涪陵白涛园区工业取、供水能力为20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具备3万吨/天,拥有4个提升泵房及其供水管网。②电:重庆涪陵白涛园区建有聚龙电力220kV油房变电站、110kV哨楼变电站和国网220kV新立变电站,可实现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供电能力88亿度/年。③重庆涪陵白涛园区页岩气管输能力58亿立方米/年;配套中石化集团脱水站、国家管网集团配气站、增压站,重庆燃气集团配气站、四合燃气公司配气站、涪陵昆仑能源公司配气站、重庆祥龙燃气公司配气站以及相应供气管网。④重庆涪陵白涛园区汽:园区热岛装机容量为2台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1台5万kw抽汽背压式发电机组,可为企业提供440T/h中压蒸汽、20T/h低压蒸汽、3万kw/h电力、50T/h除盐水,另华峰集团建有自备热电联产装置。物流运输:①铁:重庆涪陵白涛园区拥有涪通物流危化品专用站、渝怀铁路白涛货站、白涛园区铁路专用线3个货站,总运输能力超300万吨/年。②公:重庆涪陵白涛园区内部建成武陵大道、华峰大道、石化大道、新哨路、新油路、白麻路、新盛路及华峰大道二期工程,基本形成“三横三纵”;对外连接道路有319国道和梓(里)白(涛)高速公路,连通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城市中环高速路网已纳入规划。③水:重庆涪陵白涛园区周边3000吨级船舶常年通行,建有建峰尿素专用码头、邦诺物流大件码头、涪通物流码头、兴港物流大石溪码头,总吞吐能力630万吨/年。保障设施:①重庆涪陵白涛园区建有应急事故指挥中心、园区消防特勤站、建峰污水处理厂、潘家坝污水处理厂及其污水管网、固废渣场、环境事故应急闸坝。②重庆涪陵白涛园区建有约9万平方米1658套公租房,现可提供住房约400套。2021年,重庆涪陵白涛园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24.8亿元,同比增长67.7%;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增长7.7%;实现税收25亿元,增长30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1.6亿元,增长21%;签约落地项目13个,其中投资50亿级及以上项目2个。截止2022年,重庆涪陵白涛园区已落户企业52家,其中,工业企业42家,规上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企业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2家,专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重庆市十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家,智能化工厂6家,数字化车间10个。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通过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企业3家。是西南片区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基地。重庆涪陵白涛园区已形成聚氨酯及聚酰胺(市级示范基地)、页岩气深加工、氯碱和精细化工、铝深加工和新型材料四大产业集群。重庆涪陵白涛园区聚酰胺与聚氨酯产业集群:主要以华峰集团在园企业为核心,包括华峰化工95万吨己二酸,华峰新材料20万吨聚氨酯树脂,华峰氨纶20万吨差别化氨纶,华峰聚酰胺10万吨己二腈、10万吨己二胺;元利科技3万吨脂肪醇、4万吨环保溶剂,同辉科发2万吨氧化亚氮等。以及在建的华峰氨纶30万吨差别化氨纶,华峰聚酰胺30万吨尼龙66。重庆涪陵白涛园区页岩气深加工产业集群:该集群主要以页岩气制备清洁能源和天然气合成基础化工材料。包括通汇能源22万吨液化天然气(一期),龙冉能源22万吨液化天然气(一期),建峰化工75万吨合成氨、132万吨尿素、6万吨三聚氰胺,弛源化工4.6万吨聚四氢呋喃。以及今年5月投产中化涪陵化工20万吨合成氨、30万磷酸、80万吨硫酸项目。重庆涪陵白涛园区氯碱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包括天原化工20万吨氯碱、8万吨甲烷氯化物、1.5万吨四氯乙烯,鹏凯化工1万吨非离子纤维素醚,得水源6万吨双氧水,德沃德6000吨固体光气,澄阳化工3000吨光引发剂。以及即将开建的紫光天原14万吨芳香腈项目、鼎龙集团50万吨钛白粉项目。重庆涪陵白涛园区铝深加工和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包括华峰铝业20万吨铝热传输复合材料;新引进的升盈新材料3万吨有机硅、思特瑞锂业12万吨电池级锂盐材料。近年来重庆涪陵白涛园区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引进了大批生产经营规模大、主业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骨干支柱企业,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配套企业”集聚态势。已形成了“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良好工业发展格局。下一步,重庆涪陵白涛园区将重点发展五大产业集群:立足龙头企业发展聚氨酯和聚酰胺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清洁能源和天然气加工产业,立足氯碱基础发展农药医药和精细化工产业,立足科技转化发展化纤和高分子工程塑料产业,立足产业集聚发展铝深加工和新能源材料产业。预计“十四五”末,白涛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将达40户以上,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引领区。

  • 重庆互联网产业园区

    重庆-渝中区

    重庆互联网产业园区位于上清寺、两路口区域,包含环球广场大厦、广发大厦、港天大厦、中安大厦的部分楼层和中邮大厦部分面积(两路口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共计4.07万平方米。重庆互联网产业园区重点培育成长性互联网企业,已入驻购物狂网络、启程行科技、趣米网络、云威科技等企业近60家,已培育出猪八戒网、中商科技等一批优秀的互联网企业,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称号,其中环球大厦获评首批市级数字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 重庆渝欧跨境电子商务楼宇产业园

    重庆-渝中区

    重庆渝欧跨境电子商务楼宇产业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滨路242号,共32层,总建筑面积4.67万平方米。重庆渝欧跨境电子商务楼宇产业园目前已入驻渝欧股份、鸿巨网络、赛玛特等重点企业50余家,荣获重庆市电子商务示范园区、重庆十佳楼宇产业园、重庆创新示范楼宇产业园、最具投资价值楼宇产业园等称号。

  • 重庆文创互联网楼宇产业园

    重庆-渝中区

    重庆文创互联网楼宇产业园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89号“名流公馆”8号楼,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重庆文创互联网楼宇产业园拥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重庆十大品牌众创空间、市级楼宇产业园等称号,目前已入驻酷狗音乐西区总部、陨石科技、魔山映画等企业30余家,聚力打造成集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于一体的“互联网+”文创空间。

  • 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

    重庆-大足区

    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是经市政府2003年7月批准设立和国家发改委备案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2016年5月,被市政府批准为“重庆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以“现代五金、现代家居、现代物流”以及新型材料、智能模具为核心的“3+2”产业体系。是全市现代五金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家居产业建设基地。1.规划建设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已批控规6平方公里,已建成5.2平方公里,在建1平方公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亿余元。建成道路20公里,污水一级干管约9公里,建成雨水管网56.32公里、建成二三级污水管网54.33公里,建成日处理能力10000吨工业污水处理厂一座。2.招商引资2020年,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引进现代五金、新型材料、智能装备、农业机械、汽车零部件等项目46个,协议投资112.6亿元,其中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6个,1亿元以上项目22个,预计年产值154.3亿元。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已累计已引进企业357户,建成投产311户,签约在建46户。3.经济运行2020年,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累计投产企业311家,其中,规上企业132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0亿元,同比增速0.7%;规上产值187.58亿元,同比增速-3.54%;主营业务收入275.5亿元。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辖区全口径实现税金3.23亿元,同比增长28.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87亿元,同比增长10%;企业研发投入2.9亿元,9家企业申报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成功升规13户,其中新投产企业升规7户,小升规企业6户。4.商贸物流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涵盖现代五金、现代物流、现代仓储、电子商务、创业孵化、综合商贸六大功能板块。入住物流、五金、电商、仓储及其他配套业态商户600余户,出租率达到90%以上。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入驻专线货运、快递速运等公路物流运输企业120余家,专业物流车辆300余辆,以平板车、四桥车为主,线路逾400条,辐射全国各省市区。物流服务对象以大足三大园区及周边部分区县生产及商贸企业为主,承运货物包含五金制品、塑料制品、生产原料等。同时,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配套约4万方仓储区,近三年货物吞吐量近2000万吨,年物流产值近15亿元。大足区电商产业园已入驻企业60家、外孵服务160家,入驻大足云智慧市场515家。电商交易总额近20亿元/年。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先后获得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发展速度优秀园区、重庆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重庆市标准厂房建设先进园区、重庆市绕城经济带最具成长潜力十大工业园区、中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重庆市大足工业园区坚持内扶外引,着力发展现代五金、现代家具、现代商贸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强区,打造五金特色产业新高地,开启建设“双城经济圈”主轴上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宜居、宜业的“现代五金科技生态新城”的新篇章,推动大足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 重庆市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重庆-大足区

    重庆市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线“黄金分割点”、渝蓉高速和重庆市三环高速公路交汇处,于2015年启动建设,2016年5月获市政府批准为市级高新区,核定面积5.3平方公里,2020年7月获批扩展面积至17.48平方公里。重庆市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被市政府确立为全市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环保装备产业基地、特种装备产业示范园区,2020年初获科技部核定为国家火炬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近年来,重庆市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抢抓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重大机遇,紧扣大足区“4433”发展思路,围绕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目标和“国家火炬工业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中国西部电梯生产基地、中国西部重要的摩托车生产基地”三大定位,重点培育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特种设备(电梯)、集成电路、现代汽摩、环保新材料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推动大足加快建设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积极贡献力量。截止2020年底,重庆市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开发面积7平方公里,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60余个,协议投资超过50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过200亿元,投产运营企业120余家,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重庆市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了全市最大的电梯产业集群和独具特色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摩托车、节能环保管道等产业集群。

  • 重庆市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重庆-璧山区

    重庆市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在2002年12月经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璧山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创建,2015年9月经国务院(国函〔2015〕175号)批复同意成立。近年来,重庆市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秉承“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理念和“创新+资本=新动力”发展逻辑,大力推动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互联网+’协同制造示范区”“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等国字号名片,成功纳入重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建设区范围,纳入国家科技部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单位。在中意两国元首见证下,“中意创新产业园”落户璧山。2018年上半年,重庆市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23.4亿元,同比增长13.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9亿元,增长11%,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24.4亿元,增长5.6%。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056家,规上工业企业225(不含军工)家。截至目前,重庆市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市级创新平台7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科技型企业244家,高新技术企业96家,“牛羚企业”7家,“瞪羚企业”5家。规上企业建立市级研发机构比例达到25%,高新区科研投入约11.2亿元,R&D占比达到4.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5%。成立了重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组建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等4个专业研究院。到2022年,重庆市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000亿元,按照“512+1”计划,引进和培育50个10亿级,10个100亿级,2个千亿级项目,孵化引进1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1+10”协同创新体系基本成熟,R&D投入占比达到5.5%,40%以上的规上企业建立高端研发中心。建成区面积拓展至45平方公里,将重庆市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成为重庆转型升级的创新引领区。

共 285 页

提交选址计划

*

需求分类

土地

厂房

仓库

写字楼

注册公司&税收优惠

商铺&品牌拓展

其他

*

意向区域

添加
*

计划描述

展开详细资料可匹配到更精准的载体和更优惠的政策

企业名称

企业地区

注册资本

万元

预计产值

万元
提交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