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招商】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所属地区:重庆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7日
2021年1月21日在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唐良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重庆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最具战略指引意义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重庆视察指导并对重庆提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重庆赋予了战略使命、带来了重大机遇;最具历史性意义的是,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重庆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告别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最具根本性意义的是,我市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是,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推动重庆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当前,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持续向上,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全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年均分别增长7.6%、9%、7%,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37.9%、55.7%,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8%。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18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19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动态识别的190.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至333天,PM2.5平均浓度五年下降42.1%,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更加健全,银行业不良率、小贷不良率、融资担保代偿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等领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八项行动计划”三年任务总体完成。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进展明显,成功举办三届智博会,集聚大数据智能化企业7000余家,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780个,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左右。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扎实推进,71个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预期目标。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推进,21个重点专项完成投资3890亿元。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取得积极进展,10个专项和32项重点任务全面铺开。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取得突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实施,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行动计划稳步实施,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80%左右,生态环保领域28项重点工程和119项具体任务总体完成,重庆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魅力进一步彰显。
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完成重庆高新区、经开区体制改革和扩容升级,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展,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链条完整、功能互补、支撑有力的创新平台体系。创新主体加快集聚,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明显,88家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来渝设立分院分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10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7家,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42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4222家、26371家,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预计达到25%。区域创新活力增强,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7.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3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8.6%。
协调发展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党中央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赋予成渝地区“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川渝两地形成四级工作机制、成渝定期联系机制和毗邻地区合作机制,累计签订合作协议236个,开工重大合作项目27个、完成投资354亿元。“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建立市级统筹协调机制和分区域协调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加强规划统筹和分类指导,主城都市区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两群”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出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覆盖,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
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开展,基本完成国家山水林田湖草工程试点和缙云山、水磨溪等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工作,全面完成1700万亩国土绿化提升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52.5%。绿色低碳转型提速,率先发布“三线一单”,广阳岛入选“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雏形初现,重庆经开区入选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市建成绿色园区10个、绿色工厂115个、绿色矿山170个,发行绿色债券264.5亿元,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全面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河长制、林长制、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重点改革取得突破,中心城区列入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开放发展呈现新气象。开放通道持续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96个国家、260个港口,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开行超过7000班,国际航线增至101条,重庆成为全国首个同时拥有港口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平台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集聚了全市外贸进出口的80%、外商直接投资的60%。开放型经济稳中提质,五年实际利用外资523.8亿美元,在渝世界500强达到296家,智博会、西洽会、中新金融峰会、重庆英才大会等影响力不断增强。以开放促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中央部署重庆的改革任务479项全面落实、930项稳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五年新设市场主体212.7万户,上市企业达到76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9%。
共享发展取得新成效。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五年城镇新增就业362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006元、16361元。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棚户区改造24.8万户,累计配租公租房54万套、惠及140万群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标准逐年递增;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学前三年、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0.3%、98.5%、53%;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85%,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法治建设全面加强,平安建设成效明显,严重刑事犯罪、信访总量、安全事故平稳下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回顾党的十九大以来的这几年,我们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在中共重庆市委带领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不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创新,毫不放松抓好生态环保,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迈出新步伐,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一年,疫情突如其来,汛情历史罕见,世情错综复杂。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经济运行按下“暂停键”,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进入汛期,我市接连遭遇11次暴雨天气过程和16次长江大小洪峰,64条河流超警戒水位;与此同时,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战疫情、战复工、战脱贫、战洪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运行逐季恢复、稳定转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3.9%、1.3%、1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达到1318.8亿元、增长17.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824元、增长6.6%。
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唐良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重庆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最具战略指引意义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重庆视察指导并对重庆提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重庆赋予了战略使命、带来了重大机遇;最具历史性意义的是,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重庆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告别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最具根本性意义的是,我市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是,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推动重庆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当前,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持续向上,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全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年均分别增长7.6%、9%、7%,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37.9%、55.7%,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8%。
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18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19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动态识别的190.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至333天,PM2.5平均浓度五年下降42.1%,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更加健全,银行业不良率、小贷不良率、融资担保代偿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等领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八项行动计划”三年任务总体完成。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进展明显,成功举办三届智博会,集聚大数据智能化企业7000余家,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780个,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左右。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扎实推进,71个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预期目标。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推进,21个重点专项完成投资3890亿元。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取得积极进展,10个专项和32项重点任务全面铺开。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取得突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实施,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作用持续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行动计划稳步实施,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80%左右,生态环保领域28项重点工程和119项具体任务总体完成,重庆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魅力进一步彰显。
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完成重庆高新区、经开区体制改革和扩容升级,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展,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链条完整、功能互补、支撑有力的创新平台体系。创新主体加快集聚,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明显,88家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来渝设立分院分所,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10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7家,新型研发机构达到142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4222家、26371家,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预计达到25%。区域创新活力增强,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7.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3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8.6%。
协调发展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党中央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赋予成渝地区“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川渝两地形成四级工作机制、成渝定期联系机制和毗邻地区合作机制,累计签订合作协议236个,开工重大合作项目27个、完成投资354亿元。“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建立市级统筹协调机制和分区域协调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加强规划统筹和分类指导,主城都市区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两群”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出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覆盖,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
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开展,基本完成国家山水林田湖草工程试点和缙云山、水磨溪等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工作,全面完成1700万亩国土绿化提升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52.5%。绿色低碳转型提速,率先发布“三线一单”,广阳岛入选“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雏形初现,重庆经开区入选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市建成绿色园区10个、绿色工厂115个、绿色矿山170个,发行绿色债券264.5亿元,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全面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河长制、林长制、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重点改革取得突破,中心城区列入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开放发展呈现新气象。开放通道持续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96个国家、260个港口,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开行超过7000班,国际航线增至101条,重庆成为全国首个同时拥有港口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平台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集聚了全市外贸进出口的80%、外商直接投资的60%。开放型经济稳中提质,五年实际利用外资523.8亿美元,在渝世界500强达到296家,智博会、西洽会、中新金融峰会、重庆英才大会等影响力不断增强。以开放促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中央部署重庆的改革任务479项全面落实、930项稳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五年新设市场主体212.7万户,上市企业达到76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9%。
共享发展取得新成效。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五年城镇新增就业362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006元、16361元。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棚户区改造24.8万户,累计配租公租房54万套、惠及140万群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标准逐年递增;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学前三年、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0.3%、98.5%、53%;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85%,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法治建设全面加强,平安建设成效明显,严重刑事犯罪、信访总量、安全事故平稳下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回顾党的十九大以来的这几年,我们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在中共重庆市委带领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不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创新,毫不放松抓好生态环保,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迈出新步伐,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一年,疫情突如其来,汛情历史罕见,世情错综复杂。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经济运行按下“暂停键”,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进入汛期,我市接连遭遇11次暴雨天气过程和16次长江大小洪峰,64条河流超警戒水位;与此同时,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战疫情、战复工、战脱贫、战洪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运行逐季恢复、稳定转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3.9%、1.3%、1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达到1318.8亿元、增长17.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824元、增长6.6%。
重庆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重庆招商】重庆以“专精特新”为引擎驱动高端装备产业升级
2025-07-07
【重庆招商】重庆97家企业直接融资近3000亿元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2025-07-07
【重庆招商】重庆灯塔工厂引领先进制造升级之路
2025-07-07
【重庆招商】陆海新通道中缅印国际联运班列首发 打造亚洲物流新走廊
2025-07-07
【渝北区招商】渝北招商项目集群启动赋能区域经济升级
2025-07-07
【长寿区招商】长寿区加速打造新材料产业高地 推进国际化特色化战略
2025-07-07
【江津区招商】江津加速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示范区与物流枢纽
2025-07-07
【重庆招商】重庆中昆新材料:三次“进化”引领行业革新
2025-07-07
【重庆招商】川渝共建重大项目投资超千亿成效凸显
2025-07-07
【重庆招商】重庆市生产经营发展稳中有进
2025-07-07
【重庆招商】西南铝一季度逆势增长 经营效益全面提升
2025-07-07
【重庆招商】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突破引领产业升级
2025-07-07
重庆产业园区
重庆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重庆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