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岸区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创新模式惠及民生
所属地区:重庆-南岸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近年来,重庆南岸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结合政策扶持与资源整合,加速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等创新模式,形成社会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协同发展的格局,有效满足辖区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一、社会养老实现提质扩容
重庆南岸区在重庆市范围内率先推出“公建民营”改革方案,明确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运营的准入标准与激励机制。通过提高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额度,吸引多家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入驻。截至2023年,全区社会养老机构达30家,总床位3436张,较2020年增长约20%。部分机构增设认知症照护专区,并配备智能化监护设备,显著提升失能老人照护能力。
二、社区养老网络覆盖全域
2016年,重庆南岸区将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当年新增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20个,超额完成市级目标。其中5个采用“民办公助”模式,由社会资本投资8700平方米场地,政府按标准给予装修及设备补贴。目前全区62个社区养老站点形成“15分钟服务圈”,提供日间托养、健康监测、文娱活动等综合服务。2022年,部分站点试点“中央厨房+助餐点”模式,日均配送老年餐超千份。
三、居家养老精准兜底保障
依托社区养老资源,重庆南岸区对70周岁以上特困、低保等困难老人实施分级补贴,每月发放50至200元政府购买服务券,涵盖助浴、保洁、康复护理等上门服务。2023年数据显示,该服务已惠及辖区超3000名老人,累计提供服务12万人次。部分街道试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并兑换未来权益。
四、智慧化赋能服务升级
2021年起,重庆南岸区搭建区级养老信息平台,整合机构床位预约、居家服务申请等功能,实现“一网通办”。部分社区引入跌倒报警器、智能手环等设备,实时监测独居老人安全状况。2023年开展的适老化改造项目中,累计为500余户家庭安装防滑扶手、智能灯控等设施。
重庆南岸区通过政策创新与资源整合,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技支撑的养老服务生态。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农村互助养老站点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养老服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