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招商】重庆国有企业加速绿色转型构筑"双碳"新格局
所属地区:重庆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4日
重庆市属国有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先进技术,在垃圾焚烧发电、清洁能源开发、建筑节能改造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市水投集团等企业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2023年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碳减排237万吨,水电站精准调度减少碳排放69.1万吨,形成可复制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提供实践样本。
一、固废处理领域实现能源化转型
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建成投运3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高温焚烧与烟气净化技术,年处理生活垃圾超200万吨。发电机组利用垃圾焚烧余热年均供电36亿千瓦时,满足100万户家庭年度用电需求。配套建设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实现废水零排放,飞灰固化填埋技术达到国家危废处置标准。该集团正在建设第四代垃圾焚烧厂,将引入碳捕集装置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强度。
二、水电系统优化提升清洁能源供给
重庆市水投集团对流域内60余座水电站实施智能化改造,通过建立水文预报模型和机组协同控制系统,2023年增加清洁电能供应7.7亿千瓦时。在乌江、嘉陵江等流域建成梯级调度中心,实现流域水情数据实时共享。其中某大型水电站通过优化发电机组运行方式,单站年增发电量达1200万千瓦时。集团正在探索"水电+光伏"互补模式,在电站库区建设漂浮式光伏项目。
三、装备制造聚焦新能源关键技术
重庆机电集团投入研发资金3.8亿元,完成102米海上风电叶片样机研制,该型号叶片可支撑8兆瓦级风机运行。同步开发的高压CO2压缩机突破25MPa工作压力技术瓶颈,为碳封存提供核心装备。在轨道交通领域,研发的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系统已应用于6条地铁线路,年节电超4000万千瓦时。集团申报的"超大型海上风电叶片制造方法"等23项专利获得授权。
四、能源结构转型构建新型服务体系
重庆能源集团重组成立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在中心城区建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5座,替代燃煤锅炉32台。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期间,完成碳排放数据核算标准等3项技术规范编制。投资建设的某页岩气液化项目年处理能力达30万吨,配套建设的LNG加注站网络覆盖长江重庆段主要港口。集团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的CCUS技术研究已进入中试阶段。
五、绿色建筑技术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
重庆建工集团在渝北区建成西部最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年产预制构件30万立方米。某政府办公楼项目采用钢结构装配工艺,施工阶段减少建筑垃圾排放80%,主体结构工期缩短40%。研发的"夹芯保温复合墙板"等5种新型建材获得绿色产品认证。在广阳岛生态修复工程中,创新应用的透水铺装技术使雨水回用率达75%。
六、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减排增效
重庆市农投集团在合川区建成全国首个立体式生猪养殖场,通过楼层分区养殖节约土地56亩。实施的生鲜猪肉加工数字化改造项目,引入AI分拣系统和热泵烘干设备,年减少蒸汽用量1.2万吨。养殖场配套的沼气发电装置年处理粪污20万吨,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并网。集团正在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污染物排放全程监控。
七、生态城区建设示范低碳发展路径
广阳岛绿色发展公司在智创生态城实施"零碳建筑"试点,8栋办公建筑采用光伏幕墙和地源热泵系统,年均节能率超65%。建设的江水源能源站可为150万平方米建筑集中供冷供热,相比传统系统节能30%。园区内布设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风光储多能互补调度。配套建设的绿色交通体系包含60公里自行车道和50个电动车充电站。
重庆市国资委披露,市属国有企业已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所有高耗能设备改造。通过建立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21家重点企业实现能耗数据实时上传。在绿色产业领域的持续投入,使国有企业成为推动区域低碳转型的核心力量,相关经验已纳入国家发改委编制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典型案例集》。
一、固废处理领域实现能源化转型
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建成投运3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高温焚烧与烟气净化技术,年处理生活垃圾超200万吨。发电机组利用垃圾焚烧余热年均供电36亿千瓦时,满足100万户家庭年度用电需求。配套建设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实现废水零排放,飞灰固化填埋技术达到国家危废处置标准。该集团正在建设第四代垃圾焚烧厂,将引入碳捕集装置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强度。
二、水电系统优化提升清洁能源供给
重庆市水投集团对流域内60余座水电站实施智能化改造,通过建立水文预报模型和机组协同控制系统,2023年增加清洁电能供应7.7亿千瓦时。在乌江、嘉陵江等流域建成梯级调度中心,实现流域水情数据实时共享。其中某大型水电站通过优化发电机组运行方式,单站年增发电量达1200万千瓦时。集团正在探索"水电+光伏"互补模式,在电站库区建设漂浮式光伏项目。
三、装备制造聚焦新能源关键技术
重庆机电集团投入研发资金3.8亿元,完成102米海上风电叶片样机研制,该型号叶片可支撑8兆瓦级风机运行。同步开发的高压CO2压缩机突破25MPa工作压力技术瓶颈,为碳封存提供核心装备。在轨道交通领域,研发的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系统已应用于6条地铁线路,年节电超4000万千瓦时。集团申报的"超大型海上风电叶片制造方法"等23项专利获得授权。
四、能源结构转型构建新型服务体系
重庆能源集团重组成立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在中心城区建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5座,替代燃煤锅炉32台。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期间,完成碳排放数据核算标准等3项技术规范编制。投资建设的某页岩气液化项目年处理能力达30万吨,配套建设的LNG加注站网络覆盖长江重庆段主要港口。集团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的CCUS技术研究已进入中试阶段。
五、绿色建筑技术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
重庆建工集团在渝北区建成西部最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年产预制构件30万立方米。某政府办公楼项目采用钢结构装配工艺,施工阶段减少建筑垃圾排放80%,主体结构工期缩短40%。研发的"夹芯保温复合墙板"等5种新型建材获得绿色产品认证。在广阳岛生态修复工程中,创新应用的透水铺装技术使雨水回用率达75%。
六、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减排增效
重庆市农投集团在合川区建成全国首个立体式生猪养殖场,通过楼层分区养殖节约土地56亩。实施的生鲜猪肉加工数字化改造项目,引入AI分拣系统和热泵烘干设备,年减少蒸汽用量1.2万吨。养殖场配套的沼气发电装置年处理粪污20万吨,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并网。集团正在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污染物排放全程监控。
七、生态城区建设示范低碳发展路径
广阳岛绿色发展公司在智创生态城实施"零碳建筑"试点,8栋办公建筑采用光伏幕墙和地源热泵系统,年均节能率超65%。建设的江水源能源站可为150万平方米建筑集中供冷供热,相比传统系统节能30%。园区内布设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风光储多能互补调度。配套建设的绿色交通体系包含60公里自行车道和50个电动车充电站。
重庆市国资委披露,市属国有企业已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所有高耗能设备改造。通过建立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21家重点企业实现能耗数据实时上传。在绿色产业领域的持续投入,使国有企业成为推动区域低碳转型的核心力量,相关经验已纳入国家发改委编制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典型案例集》。
重庆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重庆招商】重庆市基础信息系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西部科学城成立
2025-07-14
【重庆招商】西门子交通5G能力中心落户重庆两江新区 助力智能网联先导区建设
2025-07-14
【重庆招商】重庆12家民企跻身中国民企500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2025-07-14
【南岸区招商】南岸区与网易共建数字文创高地 打造百亿级产业生态链
2025-07-14
【渝北区招商】渝北区智能终端产业招商成果显著 20个项目引资超百亿
2025-07-14
【重庆招商】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重点项目开工 加速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
2025-07-14
【重庆招商】重庆加快培育“渝快+”品牌矩阵 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5-07-14
【重庆招商】成都锦江区赴重庆推介都市文旅产业 签约20亿元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5-07-14
【重庆招商】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峰会即将在重庆举行 聚焦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2025-07-14
【重庆招商】数字经济赋能民营金融创新发展 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2025-07-14
【重庆招商】重庆与世茂集团深化战略合作 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2025-07-14
【重庆招商】长安联合多方设立智能汽车产业基金 加速布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生态
2025-07-14
重庆产业园区
重庆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重庆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