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招商】成渝双城引擎轰鸣 重大项目驱动协同新局

所属地区:重庆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7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通过高效招商引资与重大项目牵引,短短两年间跑出令人瞩目的"加速度",成为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四川省和重庆市合力强化要素保障,以跨省市项目合作为纽带,加速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产业创新协同,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一、重大项目投资规模与建设进度持续攀升
从2020年初启动至2021年末,川渝共同推进的重大项目呈现量质齐升态势。2020年确立的首批3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5563亿元,标志着经济圈建设的实质性起步。进入2021年,项目规模迅速扩容至67个,总投资跃升至1.57万亿元,增幅超过180%。这些项目涵盖综合交通、现代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截至2021年11月底,两地已累计完成重大项目投资2057亿元,其中年内完成投资934亿元,提前达成年度时序目标。川渝千亿立方米天然气基地、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等标杆项目均超前完成年度计划,展现高效执行力。
二、交通基础设施突破性进展构筑立体网络
交通一体化建设成果最为直观:郑万高铁重庆段已于2021年全线贯通;成达万高铁控制性工程加速推进;渝昆高铁川渝段、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同步展开路基与桥梁施工;渝西高铁前期审批取得关键突破。高速公路网密度显著提升,川渝间省级高速出口通道新增至16个,较2020年增加3个。水运枢纽建设同步提速,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完成主体结构,重庆新生港正式开港运营,涪江双江航电枢纽启动机组安装,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完成码头主体建设,"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初具规模。
三、数字化与科创基建奠定创新发展根基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经济圈赋能的重要抓手。2020年至2021年,两地累计新建5G基站超13万个,实现重点城区、产业园区连续覆盖,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等核心载体建成全域5G网络。石刻文创园区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完成智慧化改造,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建成全球领先的基因编辑实验室集群。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启动首批大科学装置建设,推动科研资源跨区域共享机制落地。
四、产业协同深化与要素市场一体化突破
两地建立联合招商引资机制,2021年共同发布产业链供需清单,促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配套项目转移对接超200个。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取得实质进展,成渝两地银行实现异地抵押品互认,跨省市"一照多址"企业登记量较2020年增长47%。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机制成效显现,联合开展沱江、岷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完成危废跨省转移电子联单系统全覆盖。嘉陵江流域生态廊道示范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2万亩,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五、机制创新释放跨省协作制度红利
两地创新建立三级运作体系:省市级层面设立联合办公室统筹规划,成立交通、产业等专项工作组;毗邻地区设立8个合作示范区推行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2021年联合推出首批311项"川渝通办"事项,企业设立登记、社保转移等高频事项办理时效缩短70%。人才协同方面实施"天府英才卡"与"重庆英才服务卡"互认,联合引进高端创新团队42个,推动科技创新券跨区域流通使用,区域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在项目落地保障方面探索"联合预审、并联审批"模式,重大工程审批周期平均压缩4个月。
六、民生共享与开放能级同步提升
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提速,两地二级以上医院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联合开通川渝省际公交线路19条,日均服务通勤群众超3万人次。重庆果园港与成都青白江铁路港共建多式联运"一单制"体系,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合计开行超48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32%,协同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取得新进展,联合发布"巴蜀文旅走廊"品牌,推出跨省市精品旅游线路11条,2021年接待游客人次较2020年增长39%,区域融合红利持续释放惠民实效。

重庆产业园区

重庆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重庆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